關稅將提升價格……這也許是一件好事

    by VT Markets
    /
    Apr 10, 2025

    關稅、通貨膨脹與能源:從歷史和戰略角度重新思考美國貿易政策

    關稅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經濟政策的核心要素,從基礎的收入工具演變為現代貿易的戰略手段。隨著全球市場對未來幾年重新徵收關稅的前景做出反應,值得重新審視美國關稅政策的歷史根源。

    它們真正的經濟影響值得更仔細的審視,同時還要考慮互補戰略——比如國內能源生產,通常用“鑽吧,寶貝鑽吧”這句話來概括——如何重塑它們的影響。

    美國關稅的歷史背景

    亞歷山大·漢密爾頓與美國關稅政策的誕生

    關稅並不是現代的發明。它們是美國經濟治國方略最早的工具之一。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·漢密爾頓在其具有開創性的製造業報告(1791 年)中概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。

    他認為,應該使用保護性關稅來培育美國剛起步的工業基礎。他的模型具有戰略性和實用性:

    • 對可以在國內生產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,保護美國新興產業免受更先進的外國競爭。
    • 對美國尚無法生產的商品徵收最低或零關稅,確保其獲得必需的進口產品。
    • 透過關稅產生聯邦收入。這在所得稅時代之前(1913 年以前)尤其重要。

    這一框架有助於美國早期建立經濟獨立。第一屆國會通過的 1789 年關稅法案是最重要的早期立法之一。其目的是保護國內產業並為聯邦政府提供資金。

    1913年以前,關稅並不有爭議。這是標準做法。一個多世紀以來,關稅幾乎承擔了從基礎設施到國防的所有聯邦支出。這歷史先例提醒我們,關稅曾經不被視為威脅,而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工具。

    關稅的現代影響(2024-2025年)

    貿易戰2.0——市場催化劑

    今天,我們可能正在見證關稅的回歸,並成為美國經濟政策的決定性特徵。前總統川普的強硬貿易立場再次引發市場擔憂,市場正準備迎接潛在的波動。

    這種情況與 2018-2019 年的中美貿易戰如出一轍:

    • 川普政府對超過 25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。
    • 中國採取報復措施,針對美國出口,特別是農業等政治敏感領域。
    • 供應鏈中斷和投入成本上升導致股市動盪。

    現在,這種恐懼又回來了。市場參與者擔心新一波關稅可能會再次擾亂全球貿易。在對通膨和成長放緩已經很敏感的環境中,這種風險尤其高。

    關稅與市場心理

    華爾街為何緊張

    市場厭惡不確定性。新關稅的前景引發了幾個主要擔憂:

    • 供應鏈風險:關稅可能破壞高效率的海外採購模式。
    • 投入成本上升:依賴進口的公司面臨營運成本上升。
    • 利潤率壓縮:獲利能力可能面臨挑戰,尤其是進口密集型產業。
    • 通膨壓力:物價上漲可能轉嫁給消費者,促使央行維持高利率。

    但這些擔憂是否被誇大了呢?

    主流敘事常常忽略潛在的好處。關稅不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或限制政策。在適當的條件下,它們可以成為美國經濟結構性變革的催化劑。

    關稅作為國內振興的工具

    恢復就業和產業

    當關稅使進口商品變得更加昂貴時,它們可以鼓勵美國公司將生產轉移回國內。這個過程可以:

    • 振興國內製造業,特別是鋼鐵、半導體和電子等戰略產業。
    • 創造高品質的就業機會,支持消費支出和整體成長。
    • 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,增強國家韌性。

    例如,2018 年徵收鋼鐵關稅後,美國鋼鐵公司重新開設了位於伊利諾州和阿拉巴馬州的工廠。其他行業也可能出現類似的結果,特別是如果關稅與投資激勵和基礎設施支持相結合的話。

    是的,關稅可能會提高價格。但它們也可以提高工資和就業。成本和效益之間的平衡正是策略變得至關重要的地方。關稅本身是一種鈍性的工具。在國內生產和能源政策的支持下,其通膨影響可以控制甚至逆轉。

    能源:關稅通膨對沖的戰略

    能源政策作為平衡

    能源政策是關稅-通膨方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變數之一。在川普政府「鑽探寶貝鑽探」計畫的推動下,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激增。

    在巔峰時期,該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產國,並實現了幾十年來從未見過的能源獨立程度。

    這為什麼重要?

    • 石油供應激增導致能源價格下降,降低了整個經濟的運輸和生產成本。
    • 這些較低的成本可以抵消關稅的通膨影響。
    • 能源產業本身創造了高薪就業機會並增加了出口收入。

    簡而言之,採取協調一致的方針——將關稅與強有力的國內能源政策相結合——可以支持成長,同時防止通貨膨脹失控。戰略性能源生產可以抵消關稅的通膨影響。

    關稅、通貨膨脹和市場動態

    原油作為領先指標

    原油價格長期以來一直是通膨的可靠領先指標。當油價下跌時,製造和運輸成本也會下降。這有助於降低整體價格,並能給央行降低利率的空間,這通常對股市來說是一個正面的訊號。

    如果新關稅推高進口價格,這些影響可能會被能源成本下降所抵消。重新關注國內鑽探將有助於降低整個經濟的燃料和投入價格。因此,關稅的通膨影響在完全影響消費者之前可能會被抑制。

    同時,生產回流可以降低失業率並提高工資。這增強了需求並支持了更廣泛的經濟成長。雖然薪資上漲可能會推高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,但能源主導的成本降低可能有助於維持平衡。

    總結一下:

    • 關稅可以提高消費者價格,但也會促進國內生產和創造就業機會。
    • 國內能源擴張降低成本,緩解通膨並支撐利潤。
    • 從歷史上看,油價下跌與通膨下降和股市上漲有關。
    • 採取協調一致的措施,例如將關稅與能源政策結合,可以推動經濟成長,同時抑制通膨。

    如果美國同時實施關稅和國內能源擴張,結果可能是能源主導的通貨緊縮,抵消貿易壁壘的影響。

    結論:關稅具有戰略意義,而非僅僅具有風險

    自1789年以來,關稅一直是美國經濟特徵的一部分。儘管現代論述常常對關稅持負面看法,但以歷史為基礎、以策略為框架的觀點卻講述了一個更平衡的故事。

    需要考慮的關鍵點

    • 關稅歷來為政府提供資金並促進工業成長。
    • 它們可以刺激就業創造並減少戰略脆弱性。
    • 它們的通膨影響並非不可避免,而是取決於配套政策。
    • 市場擔憂可能更反映的是反射性情緒,而非基本面。

    關稅可以成為工具,而不是威脅。當它們成為精心策劃的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時,特別是以能源獨立為基礎的國家戰略,它們有可能重塑美國經濟,使其變得更好。

    正如俗話所說:關稅可能會提高價格,但也會增加就業機會。就業機會增加是好事。

    立即開始交易-點擊這裡建立您的VT Markets真實帳號。

    see more

    Back To Top
    Chatbots